当前位置: 首页  >> 健 康  >> 健康经济  >> 查看详情

仑卡奈单抗上市已一年,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不再被动!

来源: 医界望远镜   日期:2025-07-28 19:14:49  点击:89047 
分享:

       在全球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头号“记忆杀手”。根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 2024》,我国现存 AD 及其他痴呆患者超过 1600 万例,为患者家庭乃至全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2024 年 1 月,全球首款靶向 β 淀粉样蛋白(Aβ)的疾病修饰治疗(DMT)药物仑卡奈单抗(Lecanemab)在我国获批,中国的AD领域的治疗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全方位的转变。

       值此时机,为加速我国AD精准诊疗的临床实践。“一载征途,忆启新程”第二届认知障碍精准防诊治研讨会正式召开,本届研讨会汇聚国内外神经领域的顶尖专家与临床学者,聚焦研讨DMT疗法的进展与启示。

中国学者指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窗口期还可前移

        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贾建平教授团队发起的一项长达20年的中国人群巢式对照研究发现,早在临床症状发生前18年,AD的核心病理生物标志物就已经开始出现变化。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贾建平教授

       AD的病因复杂,但目前有充分的临床证据证明,通过靶向清除β淀粉样蛋白(Aβ),可以有效延缓认知减退,延长阿尔茨海默病的整体病程。

       其中,最具有神经毒性的可溶性Aβ,可能早在患者症状首次出现的20年前就可以在患者的脑脊液或外周血中检测到,并持续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可被PET观测的不可溶斑块沉积出现的时间晚于可溶性Aβ的检出时间。

       这提示我们,通过脑脊液或外周血检测可溶性Aβ等生物标志物,检测发现极早期AD,并将DMT的起跑点前移至临床前阶段,可以更加有效地延缓AD进展,甚至可以期望阻止AD症状的发生。

       仑卡奈单抗可以精准靶向可溶性Aβ,并清除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内斑块,阻断另一个在阿尔茨海默病致病成因中起到重要作用的tau蛋白级联反应的中间环节。

       仑卡奈单抗的Ⅲ期研究Clarity-AD及后续的开放标签扩展研究(OLE)显示,治疗18个月后,仑卡奈单抗组CDR-SB临床衰退幅度与安慰剂组相比减缓27%,延长治疗3年可进一步扩大延缓病程的获益,证实持续清除Aβ可以带来长期持久的治疗获益。

       贾建平教授还分享了一个令他印象深刻的病例:一位76岁的患者,在确诊阿尔茨海默病后,开始接受仑卡奈单抗治疗。经过一年的治疗,患者的认知功能不仅没有继续恶化,反而有所改善。她能够自己照顾自己,还能和家人一起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患者的家属感慨地说:“看到她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乐趣,我们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血液检测可助力阿尔茨海默病早防早治

       施炯教授指出,自1984年,首个国际公认的AD诊断标准诞生以来,临床上始终践行“临床症状+病理结果”的AD诊断标准。直至2007年的IWG标准,才首次将生物标志物检测纳入疾病诊断。近年来,随着AD研究的深入,一些核心生物标志物被证明可以用作AD分期参考,并在AD症状尚不明显时帮助确诊A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安徽省立医院施炯教授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在AD领域的权威期刊发表有关AD生物标志物检测的重量级研究,特别是已有部分血液早期检测筛查工具已经进入临床实践环节,能够为潜在AD人群提供便捷、准确、高性价比的检测手段,提前筛查AD风险,为AD DMT诊疗提供指引。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刘军教授
 

中国AD DMT诊疗实践正在深入开展

       过去一年,是AD精准防诊治理念在中国加速落地的关键期。以仑卡奈单抗为代表的靶向Aβ的DMT药物正式应用于临床,这不仅为早期AD患者带来了延缓疾病进程的切实希望,更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成功实现了AD领域DMT疗法从临床试验到临床实践的跨越。

       第二届认知障碍精准防诊治研讨会上,全国各省市医院的多位临床专家,围绕AD DMT临床应用一周年的创新实践,深入解读并分享中国AD临床诊疗的宝贵经验。

       如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刘军教授所作华南地区针对DMT治疗的真实经验分享。当地患者可以住院进行仑卡奈单抗的首次注射,在社区输注点完成后续注射,方便患者接受持续治疗。

       粤港澳大湾区通过社区、医院、疾控部门的多部门阿尔茨海默病防治体系建设,提前布局多层面的AD风险告知、风险确诊、审核指导的AD防控体系,能够高效筛查高风险人群,实现AD的早防早治,尽早启动AD DMT治疗。

       来自中国多家医院的独立研究表明,仑卡奈单抗在中国人群中的安全性良好,患者耐受性高,可以延缓AD疾病进展,并减少轻度AD进展至下一阶段的风险。

这也与仑卡奈单抗Ⅲ期研究中亚洲人群的亚组结果相互印证。Clarity AD亚洲人群的数据显示,仑卡奈单抗治疗18个月时,亚洲人群各项结果和总人群研究相当,但亚洲人群的脑淀粉样蛋白负担降低更加显著,且淀粉样蛋白相关影像学异常的发生率更低,且绝大多数均为轻至中度。

       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的纪勇教授分享了一项AD患者的照顾者对于仑卡奈单抗治疗的全国性调查,调查显示,大多数照护者对仑卡奈单抗的疗效有信心,对整体治疗效果满意,且有比较强的继续使用意愿。

天津市环湖医院纪勇教授

       绝大多数照护者认为,仑卡奈单抗不会增加护理负担,其中相当一部分照护者认为仑卡奈单抗可以减少自己的护理负担。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阿尔茨海默病等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挑战。为应对老龄化挑战,中国AD领域的多方资源需要得以整合,以打造全病程管理体系、推动国际经验本土化应用,为“健康中国2030”目标交出答卷。

来源 | 医界望远镜

编辑 | 王宇

相关文章

  • 第三届纺织科学技术学科未来发展论坛在江苏无锡召开 第三届纺织科学技术学科未来发展论坛在江苏无锡召开

           7月19日,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的第三届纺织科学技术学科未来发展论坛在江苏无锡市召开,主题为“面向人民健康的纺织科技创新”。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伏广伟,《纺织学报》编委会主任俞建勇、副主任孙以泽分别为论坛致辞。        香港理工大学讲座教授范金土、江南大学教授蒋高明、青岛大学教授夏延致、复旦大学教授邵正中、青岛大学教授房宽峻分别以“面向主动健康的... [阅读]

  • 生物育种前沿共性技术专题论坛举办 生物育种前沿共性技术专题论坛举办

          7月18日,由中国农学会承办的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生物育种前沿共性技术”专题论坛在北京举办。本次论坛聚焦多个领域生物育种前沿共性技术,探讨生物育种最新研究进展与技术突破。来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等单位的近70位相关专家学者和青年科研人员参加会议。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彩霞,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英慧,中国农业科学院北... [阅读]

  • 2025年信息组织与资源建设研修班在张掖举办 2025年信息组织与资源建设研修班在张掖举办

           7月8日至10日,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主办,甘肃省图书馆学会、张掖市图书馆承办,北京大学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支持的2025年信息组织与资源建设研修班在甘肃张掖举办。来自全国公共图书馆的采编部主任及业务骨干共80人出席开班仪式。        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教授柯平以“面向‘十五五’的图书馆高质量资源建设与标准化发展&r... [阅读]

  • 国际草原与草业大会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召开 国际草原与草业大会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召开

            7月11日,国际草原与草业大会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召开。大会主题为“三生融合,科技助力”。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联合中国草学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饲草种质高效设计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及中国农业大学共同主办,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家百余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580位专家学者参会。        大会名誉主席、中国农业大学武维华,大会主席、中国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