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4日电 题:活力涌动 向东而行——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生发全球经贸合作引力
新华社记者邓茜 闫洁 于荣
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纵观国际经贸发展进程,这一规律被深刻验证。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保护主义加剧背景下,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保持发展活力、展现经济韧性。无论是日前公布的中国外贸数据,还是近期国际展会上外商对中国市场的青睐程度,都充分印证中国经济底气与市场引力。开放发展的中国,正吸引更多国家携手开展经贸投资合作,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应对全球风险挑战。
量增质优 中国外贸“朋友圈”彰显活力
英国《经济学人》周刊日前发文指出,最新外贸数据表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中国整体出口攀升,各国各地区仍然欢迎中国商品,全球南方国家尤其如此。应该认识到,建立保护主义壁垒是缺乏自信的表现,构筑高墙限制对外贸易只会削弱自身活力。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国外贸运行延续平稳增长态势,结构持续优化,韧性持续彰显,活力不断释放。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5%。从月度走势看,8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5%,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实现双增长。
具体来看,先进制造产品为外贸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前8个月,中国出口机电产品同比增长9.2%,占出口比重超六成。其中,集成电路和汽车出口增长明显,增速分别达到23.3%和11.9%。
从“朋友圈”看,今年前8个月,东盟和欧盟为中国前两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同比增长9.7%,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6.7%;对欧盟进出口增长4.3%。同期,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增长5.4%。
英国经济学人智库、美国欧亚集团等机构的分析报告认为,中国外贸展现出的韧性比预期更强,尽管对美进出口下降,其他方向上的表现却比去年更好。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中国加速开拓东南亚、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凸显中国企业逐浪海外的韧性和竞争力。
事实证明,基于比较优势开展国际贸易,实现共同发展,能令各方受益。中国-巴西企业家委员会近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去年有超过4万家巴西企业从中国进口商品,而这类企业在2022年为巴西创造的就业岗位就已达520万个。报告作者之一的卡米拉·阿米戈说,随着中国制造商在海外投资,巴西有机会从不断发展变化的供应链中持续受益。
“更中国化” 跨国企业深耕中国信心足
本月德国慕尼黑国际车展期间,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主席、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更深入地扎根中国、“更中国化”是企业20年来深耕中国市场的初心,也是其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把握主动、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
车展前夕,德国宝马“新世代”电动车型iX3迎来全球首发,并将于2026年在中国推出长轴距版。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这是迄今“中国化”程度最高的宝马车型,“它不仅回应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也释放出宝马长期深耕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号”。
深耕中国,不只是欧洲车企的初心与发展战略,更是各国投资者的理性选择。截至去年底,外商累计在华投资设立企业近124万家,实际使用外资20.6万亿元人民币。去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近6万家,同比增长9.9%。近5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收益率约9%,位居全球前列。
在刚刚落幕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数以万计的各国嘉宾与客商前来洽谈合作。本次投洽会吸引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会,共签约各类投资项目1154个,计划总投资6440亿元。
作为本届投洽会主宾国,英国派出投洽会历史上本国最大规模代表团。英国驻华贸易使节倪乐思表示,中国经济在诸多领域都有更大机遇和增长潜力,对英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发展壮大充满信心。
今年首次担任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主宾国的澳大利亚,也组建参展以来最大规模的展团。澳洲会计师公会全球会长兼董事会主席戴尔·平托表示,中国服务贸易加速转型,既增强国内经济增长动能,也提升向国际合作伙伴提供高质量创新型服务的能力,不断激发全球服务贸易合作增长潜力。
高水平开放 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
中国经济充满活力,吸引各国贸易商、投资者向东而行。但更深层次的逻辑是,他们信任中国的消费市场、产业体系和创新生态,信任中国坚持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与世界积极分享超大规模市场机遇,推动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商务部7月发布数据显示,中国消费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二,过去四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5%,今年有望突破50万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中国的供应链体系、工程能力和数字化进程,已使中国成为“研发与创新的重要支点”。康林松说,中国拥有优秀的产业人才和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中国客户心态开放勇于尝试新技术,这些推动了企业的创新进程。与中国伙伴携手开发的创新产品和技术,不仅满足中国客户需求,还反哺全球市场。
汇丰集团亚洲及中东地区联席行政总裁廖宜建认为,跨国公司看好并加大投资中国高端制造、医疗保健、制药等行业,并对消费相关行业发展保持乐观,全球企业“正将中国定位为推动创新、消费和增长的全球市场”。
当前,中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缩减、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全部取消、给予所有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优化免签入境和过境免签政策……中国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持续拓展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摩根资产管理公司全球主席保罗·贝特曼表示,高水平开放贯穿中国经济,中国正迎来新机遇。“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编辑 | 王宇
9月8日下午,由山东省科协、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世界青年科学家联合会主办,青岛市科协、山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承办的“与海同行——海洋青年人才的机遇与挑战”论坛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 山东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宇燕出席论坛并致辞。多哥共和国政府秘书长巴穆尼·索莫卢·斯坦尼斯拉斯·巴巴,... [阅读]
9月4日,在首个全国科普月蓬勃开展之际,2025年中国石油学会科普工作交流会在山东青岛召开。本次交流活动由中国石油学会、山东石油学会联合主办,中国石油学会科普咨询部、中国石油学会科学普及教育委员会承办,并得到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胜利油田青岛技术研发中心的大力支持。 本次会议以“新形势下学会科普工作的创新与实践”为主题,来自山东省科协,各分支机构、地方学会、科普教育... [阅读]
8月21日,中国科协高层次人才国情考察对接交流会在丹东举行。考察团院士专家与丹东市50余位科技企业代表、有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聚焦前沿科技转化与区域创新发展,共谋深化合作路径,为丹东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会前,中国科协高层次人才国情考察团深入田间地头、企业生产一线,围绕破技术难点、攻产品难关、促合作创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座谈会上,立足丹东禀赋优势与发展需求,院... [阅读]
8月30日,以“科普同心 融合同行”为主题的第十七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 论坛期间,两岸专家就科普创新发展与科普资源应用,科技教育与科普人才培养、生命健康教育与公众健康素养提升等议题,开展了“大科学背景下的科学传播与公民科学素养”“台湾在可持续土建工程与环境美学的科普推广经验”等50多个报告,进行交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