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 讯  >> 24小时新闻  >> 查看详情

中国钢铁产业锻造高质量发展新范式观察

来源: 新华网   日期:2025-08-11 08:06:02  点击:774 
分享:

       新华社上海8月10日电 题:科技赋能 智造未来——中国钢铁产业锻造高质量发展新范式观察

  新华社记者韩佳诺、王悦阳

  在全球经济绿色复苏与产业链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中国钢铁行业如何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8月5日至10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暨首届中国国际钢铁周在上海举行,活动围绕“科技赋能·新质未来”主题探讨了钢铁行业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中的创新实践与发展路径。

  高端化:万亿研发投入重塑竞争力

  在首钢集团展区,一张由钢铁制成的冬奥会明信片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明信片上冰墩墩热情灵动,而整张明信片最薄处只有约0.06毫米,被称作“蝉翼钢”。“这薄度约为一根头发的直径,展示了我国钢铁制造的技术突破和前沿发展。”首钢京唐公司融媒体中心主持人王宇说。

  记者在大会上了解到,近十年,中国钢铁行业投资1.2万亿元进行“产能置换”——用全新产能替代旧产能,完成了近3亿吨产能重置,并支出超1万亿元研发经费,推动产品向高端化突破。

  “我们建设了MCCR世界首条具有灵活生产模式的第三代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现在从‘钢水’到‘钢卷’仅需25分钟,轧制时间仅为传统热连轧工艺的八分之一,产品最薄能做到0.7毫米,水平全球领先。”首钢集团智能制造软件产品总监孔志刚说。

  鞍钢集团在今年上半年轧制完成热成形车轮钢,它制成的车轮强度是铝合金轮的6倍、重量与尺寸精度媲美铝合金轮、综合成本为铝合金轮的70%,展现出强大的竞争优势。

  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版)》,提出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建立科研机构,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提升企业工艺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注重标准制修订和知识产权保护,强化企业质量品牌建设,积极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科技创新正成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不仅催生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品,更推动着整个产业向新质生产力跃迁。

 智能化:数实融合重塑钢铁产业新生态

  当前,钢铁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正在加速演进,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与钢铁制造深度融合,推动全产业链向“数智化”方向拓展前行。

  “河钢数字自主研发的WesCarber碳中和数字化平台,聚焦‘双碳’目标,以‘能碳+AI’为全新核心驱动力,深度融合数字化技术与绿色低碳制造全流程场景,是目前行业内‘碳功能’最全面的数字化平台。”河钢数字的现场人员介绍说,某钢铁企业通过平台智能数采技术实现40余工序共计510万条碳数据采集,自动化采集覆盖率75%以上;通过标准算碳模型,产出产品碳足迹报告、企业碳盘查报告、CBAM报告,共计60多款,效率提升83%。

  中国宝武于今年2月启动了“2526”工程,推动DeepSeek本地化应用,搭建钢铁行业模型化运行平台,用AI重新定义钢铁。

  “宝钢在1996年开发出整体产销管理系统,抓住了自动化、信息化的先机,大大提升了竞争力。宝武的‘2526’工程一如当年,将成为宝武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标志性工程。”中国宝武董事长胡望明表示,智能化是顺应时代的必然选择,中国宝武正加快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化应用。

  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印发《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提出,到2026年,钢铁行业数字化整体水平显著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钢铁工业深度融合,行业数字生态体系持续完善,基本实现由单点、局部向系统性、全局性的数字化发展转变。

  随着“AI+钢铁”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智能化正成为推动钢铁产业质量、效率、动力变革的关键力量,引领着这场行业历史性跨越。

  绿色化:从超低排放到低碳排放钢标准引领

  当前,中国钢铁行业正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加速推进全产业链绿色革命。在“双碳”目标引领下,行业通过超低排放改造、低碳技术研发和数字化赋能,构建起覆盖生产全流程的绿色制造体系。

  “截至2025年6月,全国已完成5.98亿吨钢铁产能的全过程超低排放改造公示,预计年底将实现80%产能覆盖,行业增加投入超3000亿元。”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执行会长何文波说,这一标准是世界上目前为止最严苛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与此同时,我国研究并发布的中国低碳排放钢评价标准已获多个国际专业组织认可。

  随着全球气候治理加速推进和《巴黎协定》深入落实,全球脱碳议程不断深化,绿色低碳已经成为全球产业的“必答题”。

  中国中冶以氢冶金为先导,推出围绕氢能源的“制-储-荷-用”一体化产业链解决方案等,助力绿色低碳转型;中国钢研通过开发和攻关电炉高效低成本冶炼、绿色智能化生产等核心关键技术,推动了我国电炉炼钢技术快速发展……

  中国钢铁企业向世界展示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升级之路,用技术突破回答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

  正如与会专家所言,这场由创新驱动的转型不仅关乎行业未来,更将为全球工业低碳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在科技赋能的新赛道上,中国钢铁业正以开放姿态与世界同行共筑“新质未来”。

编辑 | 王宇

相关新闻

  • 中国营养学会2025香港大学生暑期实习活动结束 中国营养学会2025香港大学生暑期实习活动结束

           7月1日至8月1日,中国营养学会组织了为期五周的香港大学生暑期实习活动,这是中国营养学会第二次组织的香港大学生暑期实习活动。        8月1日上午,中国营养学会在京举行了实习活动的结业仪式。中国营养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首都医科大学相关负责人,以及在京实习的香港大学生们、学会秘书处有关人员参加了结业仪式。        在中国营养学会的组... [阅读]

  • 第十一届苏台青少年科技创意创新活动举办 第十一届苏台青少年科技创意创新活动举办

           7月20日,由国台办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江苏省科协主办,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连云港市徐圩新区管委会等单位承办的第十一届苏台青少年科技创意创新活动在连云港市举办,两地500余名师生热情参与。        活动的重头戏是仿生机器人大赛。现场,Labubu和孙大圣同台竞技,歼-20与长征火箭赛场争雄,哪吒闹海、苏超球赛等造型独特的机器人也令人眼前一亮,这些机器人在竞速、拔河等比赛中同样展现出... [阅读]

  • 第三届纺织科学技术学科未来发展论坛在江苏无锡召开 第三届纺织科学技术学科未来发展论坛在江苏无锡召开

           7月19日,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的第三届纺织科学技术学科未来发展论坛在江苏无锡市召开,主题为“面向人民健康的纺织科技创新”。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伏广伟,《纺织学报》编委会主任俞建勇、副主任孙以泽分别为论坛致辞。        香港理工大学讲座教授范金土、江南大学教授蒋高明、青岛大学教授夏延致、复旦大学教授邵正中、青岛大学教授房宽峻分别以“面向主动健康的... [阅读]

  • 生物育种前沿共性技术专题论坛举办 生物育种前沿共性技术专题论坛举办

          7月18日,由中国农学会承办的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生物育种前沿共性技术”专题论坛在北京举办。本次论坛聚焦多个领域生物育种前沿共性技术,探讨生物育种最新研究进展与技术突破。来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等单位的近70位相关专家学者和青年科研人员参加会议。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彩霞,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英慧,中国农业科学院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