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17日电 题:把基层的“痛点”作为整治形式主义的“靶点”
新华社记者王亚宏
日前召开的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释放出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明确信号。新春伊始,要把基层的“痛点”作为整治形式主义的“靶点”,火力全开去虚务实,动真碰硬松绑减负。
从近期通报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可以看出,形式主义是基层治理的顽疾,是困扰基层干部的“心头之痛”。形式主义问题以新形态、新变化隐蔽出现,比如一些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滋生“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两三人调研却有近十人陪同构成“脚尖上的形式主义”、评分标准繁琐需提供大量证明材料衍生“笔尖上的形式主义”……凡此种种现象,加重基层负担、拖累机构效率,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叫苦,让办事群众久拖无应喊怨。
形式主义是基层枷锁,锁住实干脚步。针对上述问题,开展靶向整治则是去除负担的钥匙。对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发现一个整治一个;对具有一定典型性、普遍性的问题,要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和清理。在整治过程中,要找准问题有的放矢,驰而不息抓好作风,杜绝改头换面的老问题,应对花样众多的新问题,把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民心所向,也是发展所需。整治的靶点,是重视基层、关爱群众的发力点。打靶祛痛为的是深化治本赋能基层,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减负和赋能同步发力,实实在在的减负效果,让干部能卸下包袱埋头干,放开手脚向前闯,让基层能在发展中焕发出更多的活力与生机。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在革除形式主义过程中,要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整治,常抓不懈,步步扭转,方能消除痛点,让基层一片畅通。
编辑:王宇
1月22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林蕙青与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教育副局长克里斯蒂安·艾多一行举行会谈,这是世界银行代表团首次来访学会。 双方就开展联合研究、加强知识国际传播等议题进行了交流,达成诸多共识。一是探索开展深度研究合作,聚焦劳动力供求适配度、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人工智能、教育质量保障、高等教育发展指数等议题,组建专家团队,加强数据共享。双方将梳理各自现有的重要研究成果,组织专家团队尽快举行专题讨论会,商议联合研究事宜。二是加强学术交流合作,世界银行将派专家参加学会... [阅读]
1月24日,中国空间科学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Space Research, CSSR)与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分部(Interna Space Science Institute-Beijing, ISSI-BJ)签署合作备忘录。学会秘书长孙丽琳与ISSI-BJ执行主任Richard de Grijs参加了签约仪式。 根据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资源,在包括帮助扩大宣传、提升学术影响力,以及寻找机会共同组织学术会议等方面开展长期合作,共同推动国内外空间科学界... [阅读]
1月23日,新疆科协第九届委员会常委、委员科普能力提升培训班在新疆科协会堂举办。此次培训特邀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广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新长,以“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展望”为题,为新疆科协第九届委员会常委、委员做科普专题讲座。 在讲座中,张新长结合当前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从多个角度剖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他首先介绍了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的概念,强调了科技创新在引领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随后,他阐述了... [阅读]
1月21日,“科普之光——《科普法》开启新篇章”网络直播活动在京举办。科普中国、中国科协之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学校共青团视频号、中国科技网、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央视网等多个主流媒体及网络平台进行同步线上直播。 本次活动通过“点亮、启迪、齐飞、汇聚”四个篇章,宣传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在每个篇章设置“普法时刻”,丛...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