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普中国说”央企专场活动在京举办。活动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首席科学家李阳,航天五院通信导航总体部研究员、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陈忠贵,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首席专家研究员田小川,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柳卫平,中国联通研究院副院长、首席科学家唐雄燕和中车株机公司副总工樊运新,围绕科技向“新”力,从不同领域分享了前沿科技知识和技术创新趋势。
李阳院士以“探索我们的必‘油’之路”为主题分享我国石油工业的辉煌历程,阐述了当前面临的挑战以及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他表示,气候变化呼唤能源转型,石油工业正在通过绿色低碳发展打造新质生产力。
陈忠贵与观众分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历程及技术演进,对“北斗+6G”的未来进行展望。他表示,科技创新将助力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发展,也拓展了智慧工作、创造,智慧生活、旅游等应用场景。
田小川引领观众踏上一场“向海而行”的旅程,以造船人的身份回溯中国造船辉煌史,详细阐述了绿色智能船舶的成就,展示新质生产力在造船业的应用。柳卫平赞颂了核科研人员“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精神,他回顾了中国核科技发展历程,并展望未来核技术在清洁能源、医疗、安全等领域展现的巨大潜力。
唐雄燕介绍了5G发展历程和技术特点,展示5G技术的辉煌成就和广泛应用。他展望了6G的未来,认为“创新无止境,6G推动万物智联时代的到来”。
樊运新分享了新能源“火车头”的发展概况,以及在我国“双碳”战略背景下,新能源机车的发展需求和技术挑战。他认为中国新能源机车技术已领先国际、出口多国,为全球绿色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本期“科技向‘新’力”央企专场活动由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指导,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二十一世纪学校师生、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联通等单位的科技工作者及科普爱好者150余人参与现场活动。本期活动将于11月18日在科普中国客户端、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光明网、抖音、爱奇艺、腾讯新闻等网络平台同步播出。
“科普中国说”是为科技工作者展示自我而搭建的科普演讲平台,通过“见人见物见精神”的方式向公众展现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的风貌,自2022年启动以来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支持。
中国产经观察消息:近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成功开幕,在巴库,还必须通过最终敲定《巴黎协定》第六条以启动国际碳市场并使其开始运转,需要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取得进展,必须让控温目标保持可及,必须就适应指标达成一致,必须继续推动“损失与损害”方面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新机制等。 蒋庆哲院长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内碳市场扩容这是一个大趋势,因为我们目前仅仅还在煤发电领域。从未来看的话,会有更多领域一定会覆盖到,这也是我国应对全球碳市场的一个客观需要。... [阅读]
11月10日,中国照明学会八届五次理事会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中国照明学会理事长刘正雷主持会议并作理事会工作报告。中国照明学会副理事长、监事长,以及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和代表130多人参加会议。 会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郑炳松同志为中国照明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秘书长。会议审议通过了八届五次理事会工作报告,并增补、取消、调整了第八届理事会部分常务理事和理事。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照明学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国照明学会分支机构财务管理制度》《中国照明学会照明设计师培训基地管理办法》等相关... [阅读]
11月5—6日,第九届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交流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由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主办,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抗震防灾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来自全国水利水电抗震防灾专业领域的40余家单位近200名专家、学者和科技工作者代表参加会议。 水电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郑声安、三峡集团科研院副院长刘笑驰、中国水科院副院长刘毅分别代表会议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林皋、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厚群、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楚汉分... [阅读]
11月1-7日,“科创中国”高原供氧保障产业科技服务团组织专家集中进藏调研咨询。 服务团专家先后在拉萨、那曲实地调研了西藏高争制氧有限公司、西藏鱼跃医疗设备开发有限公司、西藏创投气体有限公司等代表性制供氧企业,深入高海拔地区办公场所、居民住宅,了解职工群众用氧情况,并体验各类技术路线的典型供氧装备,对不同海拔高度的供氧效率进行现场测试。 11月5日,服务团在拉萨组织专家咨询,11名专家与来自13家企业的代表进行技术交流。中国航空学会人体... [阅读]